2017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我校菲律宾语专业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该专业由两名获得菲律宾语言文学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共同组建🤸🏻♂️。迄今为止,我校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学历教育全覆盖,即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菲律宾语,并设有爪哇语🫷、梵语-巴利语等语言课程,学历层次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我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大力推进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建设目标的同时,不断完善非通用语学科建设的内涵👳🏿。在加强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学科方向的引导👨👨👧👦,通过东南亚国别区域研究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东南亚语种群已具备一支涵盖语言学、文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其中,37.93%的师资拥有高级职称🧤,58.6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着眼于该领域高层次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通过亚非语言文学与亚非地区研究两个二级学科进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为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专门人才。我校依托东盟对象国硕士生培养项目🥺、孔子新汉学计划、以及东盟—中日韩(10+3)“了解中国”培训项目🧑🏻🏫🩹,为东盟国家提供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及培训,有效推进并不断深化与东盟各国在高端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的合作内涵。
在智库建设方面,我校现设有东南亚研究中心、诗琳通语言文化杏鑫、印度尼西亚中心、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马来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老挝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为深化与东盟各国学术与人文交流提供智力支撑🦸🏻。
东南亚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校东盟国家官方语言专业和学科建设及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将对提升我国与东盟各国人文交流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提质升级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7年9月24日)